【第一電動網 文|楊世明】國家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,輿論一片叫好之聲,然而售出的新能源汽車真正進入私人消費領域的還是少之又少,關鍵原因就在于消費者認為電動汽車目前充電不方便,續航里程短,使用有顧慮。于是,在電池技術還沒有出現革命性變化之前,大力發展充換電設施基礎建設和運營就成了當務之急。
今年7月,國家發布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》(下稱《意見》),制定實施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發展規劃,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建設領域。緊接著,國家發改委又下發了《關于電動汽車用電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》(下稱“通知”),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,并按照確保電動汽車使用成本顯著低于燃油(或燃氣)汽車使用成本原則,合理制定充換電服務費。
然而,社會資本大規模參與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的還是不多,這可能源于另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:按照目前的《電力法》規定,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。對此,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駐會顧問姜紹俊表示,社會資本向電網申請建設充電站作為普通用戶是沒有問題的,但社會資本若經營充電站、直接向車主提供充電服務并收費,這仍與當前的《電力法》是存在沖突的。
“不過現在的《電力法》實施的時間已經比較長了,以前沒有對電動汽車充電的立法考慮,現在遇到這一情況還需要新的辦法?!苯B俊建議,現在業界也正在討論電改方案,那么電動車充電站的問題也應該推出新的方案,比如,可以通過一些特別的行政法規或者部門規章先做一些可行性嘗試,看看具體實施效果后,最終確定電改方案,并修改出臺新的《電力法》。
充電站
姜紹俊認為,現在國務院的新能源汽車推廣《意見》和發改委的“通知”都是屬于上述的特別法規和規章,可以先做一些新嘗試,但是即便如此,社會資本要進入充換電設施建設領域還需要向電網申請,要經過電網的審核,符合準入條件的才能夠進入。
具體準入條件,姜紹俊表示內容較多,比如需要的電力、電量、用電特性都要在申請時注明。另外為了避免電壓波動過大產生高次諧波等問題,在技術參數方面電網企業還有一些要求,比如無功補償這類的,這些在電網企業的入網申請都有說明,沒有說明的就需要和電網企業協商解決。
對此,一位充電設施建設企業高層人士對記者說,如果國家電網(下稱國網)既做基礎供電服務,又參與充電設施建設,既當“裁判”又當“球員”,社會資本是不敢參與到這個領域與國網競爭的。近期國網內部傳來消息,國網會退出城市充換電建設領域,專注城際充電網絡建設,這對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建設領域可能才是真正利好。
由此可看出,社會資本參與充電設施建設運營雖然與《電力法》尚存沖突,但是國務院的《意見》和發改委的《通知》的出臺,一方面向社會資本變相放開了售電的權力(充電設施經營企業可向電動汽車用戶收取電費和充電服務費),從政策上避免了充電設施經營的法律風險,甚至可能會倒逼電力改革政策的出臺。
另一方面明確電動汽車用電價(采用大工業電價)和收費模式(電費+服務費)有助于充換電設施經營企業對于盈利模式的探索和明晰,也將激發社會資本參與充電設施建設的熱情。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營成本降低,充電網絡大規模建設有望加速。另外,電價扶持政策透露的更多優惠政策預期,也有利于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建設。
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青也認為,目前社會資本沒有大量涌入充電設施建設運營領域,與《電力法》沖突可能并不是關鍵問題,不少企業其實都可以通過自己的關系和渠道解決,而且《電力法》也會做相應調整。關鍵是充電服務價格還不確定,企業參與充電設施投資是靠利潤驅動的,社會資本看不到明確的盈利預期是不會參與這一領域的。早期國家應該給予充電設施建設以更多的優惠或補貼,讓社會資本看到盈利的可能,待充電設施有一定規模、達到一個平衡點,國家政策再退出可能會有更好推動效果。